中国电视龙头称霸日本
激石Pepperstone(https://www.paraat.net/)报道:
14年前,来自中国青岛的黑电龙头海信,正式进军日本市场,当时日本的电视市场主要被索尼、东芝、松下等本土电视品牌把握。
14年后,海信已经称霸日本电视市场,其收购的TVS REGZA(原东芝影像解决方案)和海信自有品牌,在日本电视市场份额分别位居第一和第三。
在日本市场的崛起,是海信全球化战略取得成效的缩影。
近日,海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贾少谦公开透露,2023年,海信在历史上第一次突破了2000亿元的销售收入,实现了近两位数的增长,其中海外收入占比不断增加,从2022年的40.9%增长至42.6%。
2000亿元,这对海信来说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个数字。从2016年海信营收首破千亿元,到如今海信突破两千亿,这中间间隔了7年。
海信是中国最早出海的企业之一。在谷歌联合凯度发布的中国全球化品牌50强榜单中,海信已经连续三年稳居前十,另外一家同样如此的家电企业是海尔,两家的大本营都在青岛。
1996年,海信赶上第一波出海大潮,在南非设点,跨出国际化的第一步。自2006年提出“大头在海外”战略以来,海信海外市场保持高速发展态势。
如今,在以挑剔著称、被视作最难进入的日本电视市场上,海信(海信电视+东芝电视)已经超越本土品牌夏普、索尼与松下,稳居市占率第一;在南非、美洲、欧洲、大洋洲等海外市场,海信均有不菲成绩。
对于海信全球化战略取得成功的原因,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对华尔街见闻表示,主要有三点。
首先,海信注重产品创新和技术研发,其高品质的产品在海外市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其次,海信积极推进国际化战略,通过设立海外分公司和研发中心,深入了解当地市场和消费者需求;最后,海信通过赞助国际大型体育赛事等方式,提高了品牌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执掌海信30年的海信集团原董事长周厚健是个技术狂,给这家企业注入了崇尚技术的基因,在激光显示技术、ULED技术等技术上具备领先优势。
此外,在全球化战略中,最重要的是深化本土化战略。据悉,海信在全球拥有34个工业园区和生产基地 25所研发机构 66家海外公司和办事处,这帮助其进一步贴近当地市场,并降低生产成本。
光在技术和产业链上走对路仍不够,海信还创造了体育营销的奇迹。2016年1月,海信成为2016年欧洲杯官方赞助商,这是欧洲杯设立56年以来首个中国赞助商。
彼时德国《经理人》杂志甚至称:“本届欧洲杯最大的赢家是海信。”
公开资料显示,2016年赞助法国欧洲杯之后,海信曾委托市场调研机构益普索做了一个调查,发现全球知名度为37%。2022年又做了一遍调查,发现这个数字已经提升到了59%。
体育营销策略成为海信全球化战略发展的助推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了其市场地位的变化。
2017年4月,海信成为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官方赞助商,当时取代的正是竞争对手索尼的位置。次年,海信斥资59.85亿日元收购原东芝电视部门TVS REGZA,东芝也曾是两届世界杯的官方赞助商。
海信家电透露,海信坚持体育营销策略,通过体育赛事赞助,提升自主品牌建设。
去年底,海信正式官宣成为2024德国欧洲杯全球官方合作伙伴,这也是海信继2016欧洲杯、2018世界杯、2020欧洲杯、2022世界杯之后,第五次赞助世界顶级足球赛事。
海信2019年曾放出“2025年营收达到3000亿”的豪言。虽然手握海信视像、海信家电、三电控股、乾照光电四家上市公司,但如今六年之约只剩下两年,海信要再增加一千亿,难度不小。
海外业务是海信冲击3000亿营收的主战场,这一发展策略也贯穿整个海信。
周厚健曾在2006年称:“未来海信的大头在海外”。继承了周厚健意志的贾少谦也曾表示,不仅2025年营收突破3000亿,未来5年之后的海信在海外的营收可能会远超过50%。
不过,海信在海外的增速在放缓。2022年,海信海外收入同比增长3.61%至757亿元,较上一年增长率减少了29.39个百分点。
虽然稳坐中国彩电市场的头把交椅,并在海外市场大放异彩,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在家电行业早已颓势尽显的背景下,海信也急需培养第二增长曲线。
去年二月,贾少谦接任海信董事长,这家公司站在了新一轮发展的起点,贾少谦肩负着“再造新海信”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