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外汇资讯 > 正文内容

科创板迎来首家“零营收”手术机器人项目 “中国版达芬奇”思哲睿IPO控制权隐患待解

激石外汇2022-11-02 11:53:09外汇资讯586

  激石Pepperstone(https://www.paraat.net/)报道:

  素有“一次开机花费上万元”之称的手术机器人赛道正在迎来新选手。

  10月31日,哈尔滨思哲睿智能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思哲睿”)的科创板IPO获得受理。

  作为一家手术机器人企业,思哲睿旗下的核心产品、应用于泌尿外科(上尿路)微创手术的康多机器人已于2022年6月获药监局批准上市,但尚未创造任何收入——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32亿元、-0.32亿元、-0.67亿元和-1.27亿元。

  因此“0营收”的思哲睿以第五套标准申报上市,其拟发行不超过5000万股、募资20.29亿元,投向“手术机器人研发”、“手术机器人产业化”、“营销网络建设”等项目的建设以及补充流动资金。

  截至10月31日,A股仅有微电生理-U(688351.SH)一家以第五套标准申报上市且成功登陆科创板的医疗器械企业;目前的手术机器人的标的则更是少之又少,目前仅有天智航-U(688277.SH )主营骨科手术机器人业务,但其上市时间已超2年却仍未实现盈利。

  这也意味着,思哲睿将成为首家申报A股上市的“零营收”(主营业务收入为0)的手术机器人企业。

  旗下的“康多机器人”何时可以完成商业转化并改变思哲睿的亏损现状无疑饱受市场关注。

  此外,思哲睿的持股结构颇为分散,实控人杜志江直接持股比例仅为22.38%,而第二大股东博实股份(002698.SZ)的直接持股比例已达13.46%,这亦给思哲睿的股权结构稳定性带来潜在挑战。

  商业化难题犹存

  近年来,能够在医疗手术中实现精细化操作的手术机器人正在得到更大程度的应用。

  在腔镜、骨科、泛血管等不同门类中,目前可应用于泌尿外科、妇科、胸外、普外等科室的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占率最高,而该市场近年来一直由直观外科公司(ISRG.O)所生产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所支配。

  公开数据显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的主机成交价高达2000万元,其必须配备且只能使用10次的机械臂为10万元/条。若按照每台手术至少需要4条机械臂计算,则达芬奇手术机器人一次开机的成本至少为4万元。

  巨大的盈利空间吸引着不少玩家,但国内尚未有企业可以撼动达芬奇机器人的地位。众成数科数据显示,2021年达芬奇以67.52%的市场份额位居中境内市场第一名,而第二名则是市占率仅为7.99%的天智航。

  相比之下,尚未实现收入的思哲睿所研发、并在应用领域、手术方法上均在对标达芬奇“康多机器人”直到2022年6月方才获批,目前也仅获得泌尿外科(上尿路)领域的应用。

  不过对国产手术机器人领域来说,仍是一大进步。

  在腔镜手术机器人中,除了康多机器人和达芬奇机器人外,市场中仅有山东威高手术机器人有限公司的“妙手 S”和微创机器人-B(2252.HK)的“图迈”获得了医疗器械注册证;作为首家登陆科创板的手术机器人企业,天智航的主攻领域是骨科手术。

  仅以肾部分切除术的对照数据看,康多机器人的手术成功率、术中出血量和机械臂操作时间分别为100%、57.63±125.91和69.55±30.87,而达芬奇机器人相同指标的数值分别为100%、55.60±87.06和61.45±19.70,基本已无较大差异。

  

  尽管如此,但国产手术机器人的商业化之路却并不好走。

  例如天智航从2020年上市至今仍未实现盈利——2020年至2022年前三季度,天智航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36亿元、1.56亿元和0.84亿元,同期归母净利润为-0.54亿元、-0.80亿元和-0.82亿元;旗下作为核心产品的骨科手术机器人早在2016年就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许可证,但是2021年的销售量仍仅有30台。

  事实上,以科创板第二套标准(市值+研发+营业收入)上市的天智航也曾因迟迟未盈利引发投资者恐慌。

  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股票上市规则》规定,若天智航“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之前或者之后的净利润为负值且营业收入低于1亿元”,则将遭遇退市。

  目前正处于科创板IPO辅导环节的微创机器人盈利前景同样不容乐观。

  半年报显示,微创机器人旗下用于泌尿外科的“图迈”、用于骨科的“鸿鹄”等手术机器人产品均已获上市审批,但其2022年上半年的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仅为0.01亿元、-4.59亿元。

  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之所以盈利之路颇为艰难,原因来自于多个方面。

  一方面,手术机器人并非属于能够自主进行手术的“全自动化”设备,而仅能对医生手术起到辅助作用,实际应用价值仍然有限;另一方面,手术机器人的固定成本和耗材费用较为昂贵,不少医疗机构难以承担如此高昂的置换成本。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手术机器人市场的培育需要时间。

  “达芬奇进入中国十年间,前面6年都是攻坚培养医生,习惯其手术观念、术式、手法,也就刚刚在第10年才开始呈现了井喷式的可能性。”天峰资本创始合伙人关继峰表示。

  然而国产手术机器人企业还没等来盈利,却在近期迎来了“一纸限价”。

  今年9月,湖南省医保局发布《关于规范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系统使用和收费行为的通知》指出,医疗机构应按设备注册证适用范围和临床手术使用指征,合理使用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系统,不得超范围和过度使用,并对手术机器人的收费进行了限价。

  例如,只具备和发挥导航定位功能的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系统,每例手术加收40%,核心术式价格在每例5000元以上的,加收标准按每次2000元封顶。

  “手术机器人辅助操作系统加收费用暂不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根据医疗服务项目保障需求、基金收支情况和承受能力等因素按程序进行调整。”湖南省医保局指出。

  如此政策显然将冲击医疗机构采购手术机器人的积极性,以康多为代表的手术机器人的商业化之路最终如何走向盈利,仍然面临着巨大的不确定性。

  控制权的隐患

  一边是前端的商业化难题,另一边思哲睿后端的核心零部件也存在供应上的“卡脖子”风险。

  招股书显示,电控器件和机械件是思哲睿的关键原材料,两类材料2021年成本分别为0.09亿元、0.02亿元,占主营成本比重为36.85%、7.51%。

  例如在电控器件中为机器人运动提供动力的重要部件——伺服电机上,向思哲睿供应由瑞士精密仪器品牌Maxon Motor生产的伺服电机的苏州钧和伺服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苏州钧和”),正是思哲睿报告期内的前五大供应商。

  在手术机器人尚未量产的2021年,思哲睿对苏州钧和的采购额为123.05万元,占当期采购总额的比例为3.66%。

  “发行人伺服电机、工控机等部分原材料或零部件的主要供应商系瑞士、德国原厂商的代理商或贸易商,虽然公司已与前述供应商建立了良好的业务合作关系,目前也有上述原材料或零部件的国内外备选供应商。”思哲睿表示:“但是仍然存在部分原材料或零部件供应量无法满足公司生产需求,或者采购合作关系突然终止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思哲睿所具备的医疗器械经营资质主要由子公司所持有。招股书显示,内窥镜手术系统等注册证、多个临床阶段资质证书的持有主体均为思哲睿的全资子公司苏州康多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苏州康多”),而该公司也是思哲睿的实际业务主体。

  历史工商信息显示,自2014年成立至2022年6月,苏州康多的法定代表人一直是当前持有思哲睿5.81%股权的第七大股东孙玉宁。

  直至2022年6月27日,苏州康多的法定代表人才变更为思哲睿的副总经理杨文龙,而任职长达8年之久的孙玉宁则卸去全部职务,并以顾问身份参与思哲睿的日常经营。

  事实上,孙玉宁与实控人杜志江均曾是创办思哲睿的发起股东。但此后孙玉宁的持股比例在数次股权转让和增资下被不断稀释。

  2014年,孙玉宁与杜志江等人一共创立了思哲睿,彼时孙玉宁的持股比例为18%。而在成立2年后,2016年博实股份就以0.20亿元增资思哲睿获得其20%的股权,并一跃成为第二大股东;2020年开始思哲睿又陆续通过增资的形式引进了深创投、汇恒红土等外部机构,孙玉宁的持股比例被动降至7.31%。

  2021年孙玉宁将其持有的1.25%的股权转让给张江创投等投资机构;但由于2022年以来深创投等机构又对思哲睿增资,截至申报前孙玉宁的股份已降至5.81%。

  经过一系列的股权调整,思哲睿在申报前的股权结构也呈现出较为分散的特征。

  其中,作为实控人的杜志江持有思哲睿22.38%的股份,加上一致行动人的闫志远、王伟东、董为、崔亮和王建国的持股,最终以33.41%的持股比例成为思哲睿实控人。

  但在一致行动协议背后,持股比例达13.46%股份的第二大股东博实股份以及已淡出思哲睿经营层但仍然持有5.81%股份孙玉宁之间,却有着颇为蹊跷的关联。

  2022年5月,孙玉宁卸任思哲睿的董事,并以顾问的形式继续参与公司的经营活动。而在此之前,也就是2019年孙玉宁从博实股份手中获得了江苏工大协同医疗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江苏工大协同”)9.51%的股份,并担任其法定代表人,而江苏工大协同的实控人则是思哲睿的发起人之一兼第八大股东孙立宁,其持有江苏工大协同45.29%的股份。

  耐人寻味的是,在孙立宁、孙玉宁入股江苏工大协同前,其控股股东、董事分别是博实股份、杜志江。

  不仅如此,还有更多与博实股份的有关方蛰伏在思哲睿的股东名单中——例如持股比例达4.64%的第八大股东孙立宁,其此前的另一身份正是博实股份的前董事长。

  公开资料显示,孙立宁曾在1997年至2008年期间持有博实股份4.89%股份,并同时担任该公司的董事长,2008年其将全部股份转至他人并退出博实股份的经营活动。

  若将疑似存在关联的博实股份、孙玉宁和孙立宁的股份合并统计,则三者对思哲睿的持股比例已达到23.94%,这一持股比例已超过实控人杜志江的直接持股比例。

  尽管博实股份、孙玉宁等曾做出了不谋求控制权承诺,但以上的股权结构有可能给思哲睿买下潜在的控制权风险;而在博实股份、孙玉宁和孙立宁的疑似关联背后,是否又存在潜在的同业竞争规避问题,或许有待进一步校验。

扫描二维码推送至手机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激石Pepperstone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链接:https://www.paraat.net/news/841.html

分享给朋友:

“科创板迎来首家“零营收”手术机器人项目 “中国版达芬奇”思哲睿IPO控制权隐患待解” 的相关文章

中国团队取得全能干细胞研究新突破

激石Pepperstone(https://www.paraat.net/)报道:清华大学药学院丁胜教授及其团队首次发现全能干细胞的体外定向诱导及其稳定培养的药物组合,这一突破性研究成果于6月21日在线发表于《自然》。该研究标志着从克隆技术到再生医学,在生命科学领域开启除自然胚胎孕育之外的其他途径来...

激石Pepperstone:TikTok奇袭“虾厂”大本营

激石Pepperstone(https://www.paraat.net/)报道:作为“东南亚小腾讯”Sea旗下的电商平台,Shopee只用三年时间就赶超了阿里Lazada(来赞达),并在2021年迈出了飞速的扩张步伐。但进入2022年,Shopee接连关闭法国、印度、西班牙站点,裁员的消息也甚嚣尘...

日本检方:刺杀安倍嫌犯将做精神鉴定

日本检方:刺杀安倍嫌犯将做精神鉴定

激石Pepperstone(https://www.paraat.net/)报道:据日本《读卖新闻》12日报道,为调查刺杀前首相安倍晋三的嫌犯山上彻也是否具有刑事责任能力,检方决定对其进行精神鉴定。检方认为,嫌犯虽然依照目标理性行事,犯案前还曾调查安倍的演说行程,但在未来的审判中,刑事责任能力可能成...

“南宋派”焦巍再发金句:只有耐心才能治愈新事物狂热症,罕见增配银行和资源股

“南宋派”焦巍再发金句:只有耐心才能治愈新事物狂热症,罕见增配银行和资源股

激石Pepperstone(https://www.paraat.net/)报道:如果说投资者会期待的季报,焦巍肯定算是一个。 每一份季报,他都金句迭出。 这一份季报,焦巍依旧有调整、有坚持。 他在银华富裕主题基金2季报中表示,2022年上半年的A股市场以4月29号为界限,走出了先黑天鹅后白天鹅的“...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称将对经济增长目标持灵活的态度

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称将对经济增长目标持灵活的态度

  据彭博,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表示将关注就业、对经济增长目标持灵活态度以及转而促使新冠疫情防控措施更具针对性。  更多引述  “最重要的是保证就业和物价稳定。”  “只要就业相对充足、家庭收入增长且物价稳定,增长率略高或略低都是可以接受的。”  “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也意味着宏观经济能够持...

A股集体翻红 培育钻石、光伏继续走强 新能车产业链再度上行

A股集体翻红 培育钻石、光伏继续走强 新能车产业链再度上行

激石Pepperstone(https://www.paraat.net/)报道:7月27日周三,A股三大指数集体低开,随后探底回升,目前三大指数集体翻红,科创50涨近1%。 截止目前,沪指涨0.02%,深成指涨0.15%,创业板指涨0.46%。 盘面上,培育钻石继续走强,燃气、军工板块快速冲高,...